cshma daibao cshma lianmeng english shangwu paiming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行业发展不容乐观 中国制造业如何突围?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8-12  浏览次数:11

        目前,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容乐观。前有制造业强国挡路,后有强力五国的追赶,面对如此困境,中国制造业企业应该如何突破重围? 
 
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形势不容乐观。老牌制造业强国(美、德、日)受益于成熟的创新机制和持续的技术投资,竞争力明显上升;“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或凭借廉价生产要素(能源和劳动力),或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所获得的竞争力优势式微;而“强力五国”(马来西亚、印度、泰国、印度尼西亚和越南)正在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市场增长的优势,成为制造业的后起之秀。在前有强国,后有追兵的形势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整体下降,中国公司应该如何突围?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中国公司高管对于中国内需疲弱和劳动力供给的担忧: 
 
中国市场吸引力下降 
 
2015年中国经济增长6.9%,创二十多年来的新低,预计2016年经济增速为6.3%,2017年低至6%。经济放缓导致内需持续疲弱,中国作为诸多制造业产品主要销售市场的吸引力下降,制造业外资吸引力下降。据联合国统计,美国2015年的外资吸引力超越中国,吸收的外资总额是中国的2.5倍。

  产能过剩难以短期消化 
 
需求下降、出口下滑、4万亿后遗症等因素引起了制造业活动下滑,导致工厂产能过剩。汽车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已经从2009年的100%降至70%。 
 
劳动力成本和结构的困扰 
 
劳动力成本是一个很大的困扰。2005年以来,中国劳动力成本已经上升5倍,比1995年涨了15倍。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已经把它们的生产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国家,或者搬回自己国家。人口老龄化是制造商担心的另外一个问题。中国20年来第一次出现了劳动力人口(15岁~64岁年龄段)增长为负。到2030年,年轻人口(15岁~39岁的群体)的比例有可能从2013年的38%下降到28%。另外,尽管中国的理工科高校毕业生为数不少,但是具备实践经验和复合型人才的缺口依然很大。 
 
核心技术之殇 
 
核心、基础、关键零部件对外依赖度高一直是中国制造产业之痛。中国专利总数全球第一,但是专利技术转让实施率(即全国专利技术转让合同数量与全国专利授权数量之比)约为0.3%,这与发达国家的5%仍然有不小差距。这个问题在智能制造领域里特别明显,以工业机器人为例,中国虽然是全球工业机器人第一大应用市场,但国内机器人开发仍然以仿制和集成模式为主,也就是采购国外核心零部件组装机器人,再根据国内市场需求进行设计和集成。 
 
以上发现来自于德勤与美国竞争力委员会的全球制造业竞争力调查。受访企业高管们从人才、成本竞争力、工人的生产力、供应商网络、政策法规、教育、物理基础设施和创新生态系统等12个因素对各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估。尽管中国目前仍然是制造业竞争力排名第一的国家,但是调查指出,中国的宝座地位将在2020年之前被美国超越,竞争力下滑至第二名。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的对策则是围绕上述关键因素打造制造业的公司竞争力。 
 
制造企业的突围之道 
 
确保人才是“重中之重”。发展差异化的人才招募、发展和保留策略,努力识别和建立新的合作模式,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人才。比如通用电气在中国强调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建立中国领导力发展中心,体现其对人才的承诺;在非洲与当地大学和技术机构共同开设课程,提升员工教育和技能水平;在美国和西欧则通过协助在校学生攻读高等学位和聘请培训军队老兵等项目来应对婴儿潮人口退休的挑战。 
 
一、借助新兴技术 
 
将先进的硬件与软件、传感器以及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智能生产,并且连接客户、供应商和生产商。车联网的发展和人们出行习惯的改变促使汽车制造商们主动或者被动地引入新兴技术。福特以1.8亿美元投资软件公司Pivotal,共同开发消费者体验平台FordPass,为消费者提供新的服务项目,例如通过手机应用程序远程连接汽车,以及包括停车位预定、汽车共享在内的移动出行解决方案。 
 
二、拥抱生态系统 
 
随着工业领域硬件与软件的深度融合,企业对于外部资源的依赖程度会越来越大。企业需要拥抱更广阔的生态系统,整合并且利用制造业集群、技术集群和合作伙伴的优势。海尔的开放创新生态系统集合一些优秀设计能力的小公司,此类公司可以参与前端设计,和海尔一起研发产品,并且成为海尔的供应商,这种模式使新产品开发时间缩短70%,并且实现了各方利益分享。 
 
三、找到全球化发展的平衡之道 
 
制造企业全球化可以通过产品出口、国际收购和直接投资三种方式。根据德勤经验,对于欧美等成熟市场,收购成本较高但可以迅速获得技术、产能和渠道,前提是需要充分调研收购对象、时机、价格以及双方整合难度。而对于巴西、印度、南非这样潜力巨大的新兴市场,除了出口以外,在当地直接投资建厂也是很好的补充方式,决定成败的关键在于本土化,涉及合作伙伴选择、销售渠道布局、销售策略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等。国内工程机械企业往往采取先以新兴市场为主要目标,凭借性价比优势提高出口收入和海外知名度,然后通过一系列兼并收购提升技术实力,进而进攻发达市场。 
 
四、培养巧妙的、战略性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 
 
政府深知制造业能够为经济繁荣带来显着利益,而制造企业也笃信政策对于企业成功至关重要。在中国,机器人产业兴起的重要推手便是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政府通过补贴、合作基金、网络平台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另外,国家也正在努力改善执行不利的或者过于官僚的制造业政策,加强制造业基础设施,并且寻求以更加有效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反过来,一些处于领先地位的公司正在瞄准公私合作模式,以推动无法独立完成的改革。毫无疑问,中国和中国企业都在全球竞争领域里经历着一次重要的转型。来源:全球五金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005532号-1
粤ICP备09005532号-1
Powered by DESTO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