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hma daibao cshma lianmeng english shangwu paiming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中国制造2025与技能短缺治理研讨会举办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9  浏览次数:23
      近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举办的“中国制造2025与技能短缺治理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是在制造业智能化背景下,从理论上厘清制造业发展与技能形成的关系,配合实证研究深入讨论与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制造业产业相配套的最佳技能形成体制,探索制造业转型背景下技能短缺治理的新途径。
  民进中央参政议政部部长姜其和表示,《中国制造2025》规划提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变为制造业强国的宏伟目标,并将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战略支撑和保障条件之一。2025规划以工业产业创新和两化融合为目标,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较为严峻的技能短缺状况有可能成为制约制造业创新和智能制造的瓶颈因素。
  本次研讨会中,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副教授和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星教授详细介绍了《制造业2025与技能短缺治理》报告的内容。该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大学管理科学数据中心资助,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三校研究人员合作完成。报告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现阶段技能短缺的现状和制度成因,以及制造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地方性技能协调创新的案例及其经验,并提出了未来技能短缺治理政策的思路。
  王星表示,现阶段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技能供求不均衡现象,技能失衡在制造业中更为严峻。当前我国制造业技能供给总量不足;以农民工为主体的制造业劳动力技能质量低下;技能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技能供求失衡不仅在当下制造业转型期广泛存在,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和市场经济体制时期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根本是我国制造业生产体制的变革。遗憾的是,我国的技能支持体系与生产体制变革的要求相距甚远。
  研究报告呼吁,解决制造业的技能短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单方面的调整职业教育培训政策或者构建完备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在于重新协调职业教育培训体系与企业治理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关系,促进制度之间的匹配,从而刺激社会各方面的技能投资。技能短缺治理的可行选择是在改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的同时促进企业治理机制或(和)社会保护体制的变革,从而改善企业与个人技能投资的激励机制,进而实现技能培训市场中的集体行动。
    杨钋介绍,在政策调整方面,该报告提出通过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和教育培训政策的整合,可以形成技能生态系统的基础设施,鼓励在集聚产业内部形成技能的合作网络。新的合作网络将取代点对点的校企合作,连接企业内部培训与跨企业培训,以市场机制和市场化机构来协调网络内的培训和技能供给和需求,从而满足智能制造的人才需求。来源:互联网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使用协议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粤ICP备09005532号-1
粤ICP备09005532号-1
Powered by DESTOON